先行示范:中国电建的特区治水之路

发布日期:2020-10-14 信息来源:电建生态公司 作者:吴晓东 字号:[ ] 分享

2020年8月,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茅洲河干流洋涌河段。72岁的黄耀棠老人看着眼前的一泓清水,不禁回忆起从前:“我从小在茅洲河边长大,生活了70多年了。小时候,茅洲河里到处是鱼虾,大家在河里洗衣服,抬水回家用。可是到了90年代后,茅洲河就开始黑了,臭了,我们也不到河边了。”

如今的茅洲河,让黄耀棠老人重温了记忆中儿时的图景。清水潺潺,鸥鹭齐飞,孩子们在岸边的亲水平台上嬉闹,溅起的水珠惊动了水底的鱼儿,它们尾巴一摆,钻进了苇丛深处,只留下一圈圈涟漪。

数年来,中国电建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锐气,投身于深圳的治水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的高效治水之路。

先行:探索科学治理模式

茅洲河,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近五百万,是深莞两地的母亲河。历史上,也曾船舶穿行、鱼虾成群,入海口到处是茅草,被称为茅洲,河也因此得名。然而,随着深圳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茅洲河一度成为广东省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被称为“特区脸上的一道疤。”

2016年2月,中国电建在茅洲河畔集结,誓师出发。在誓师大会上,电建人的心都是沉甸甸的,没有人比傍水而生的他们更知道这个骨头有多硬,但此时此刻,他们肩负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使命,肩负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使命,肩负中国电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使命,他们不愿后退,也不能后退。

电建人深入茅洲河流域摸查、踏勘、研判,创新提出了“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科学治理理念,打破长期以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零敲碎打治理模式。四年多来,中国电建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与深莞两市密切联动,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建设模式,在高强度建成区实现“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高峰时期集结6.5万人治水,投入1万多台设备,进行茅洲河清淤、河岸治理和截污工程的建设。自2019年11月起,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稳定在Ⅴ类以上,提前1年零2个月达到国考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为深圳市全域消除黑臭水体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一千多个日夜中,电建人创造了多个记录:

全球最大规模河湖污染底泥工厂化处置项目;

全国最大规模市政管网检测修复项目;

全国第一个区域雨污管网打包实施项目(单项目铺设1千余公里);

全国第一个河湖底泥资源化处置循环利用项目;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唯一生态类银奖。

示范:提炼治理经验

茅洲河水污染问题,以其成因复杂、污染严重,治理难度极大,被列为深圳全市治水“一号工程”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项目”。在四年多的治理过程中,中国电建终于掌握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通关秘籍”。

电建人运用中医“标本兼治”整体观,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通过主动开展“织网成片、正本清源、理水梳岸、寻水溯源”四步走的系统性摸底排查工作,找到河流污染的根本性源头,统筹流域岸上岸下、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汊流、暗涵等,综合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因河施策、一河一策,定制出针对不同河流及流域特点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针对性强的系统高效治理,彻底解决了河流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的问题。

这一“秘籍”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推广应用:

2018年5月,中国电建治理的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荣登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被广东主流媒体称赞为“昔日黑龙江,今日洗白白”。

2019年1月16日,中国电建中标百亿级水环境治理工程——东莞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十个多月后,旗岭国考断面自2019年12月开始稳定保持在V类以上,历史性地实现了当年中标、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达标。

2019年1月17日,中国电建再次中标百亿级水环境治理工程——深圳市龙岗龙观两河消黑工程,创造了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单日管网铺设8.2公里的纪录。之后,接续承担了龙岗区2020年提质增效工程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项目。

2020年6月30日,经过一年的持续攻坚,中国电建建设的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湿地——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正式通水,为重现白洋淀的往日风采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创新:抢占技术高地

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这是日前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的表态。

身处深圳,又从事着环境治理这一新兴产业,中国电建所属电建生态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形成水环境治理“六大技术系统”“四大技术指南”,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累计申请专利超220项,发布技术标准44项,其中部分已上升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茅洲河畔建设了亚洲最大、国内第一座工厂化的污泥处理厂,实现了黑臭底泥“华丽变身”,并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运用。

从1980到2020,深圳四十年来始终在锐意前行,在全世界的注视中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五年时间,中国电建累计在深圳地区中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超500亿元,纳税近4亿元。

特区四十,却风华正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再次强调要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电建人正与四十岁的特区一道,在先行示范,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征程上,再出发。


治理后的茅洲河干流

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走进燕罗湿地

建设中的亚洲第二大调蓄池:龙岗河末端调蓄池

治理后的广州车陂涌杨美河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